□李志剛
  最近幾天,不僅是足球圈、體育圈,毫不誇張地說,整個中國社會都在熱議校園足球新政,這裡面,很多是歡迎頌揚之詞,但也有不少批評懷疑之聲。說到這裡,問題來了,校園足球新政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在新政尚未真正實施之前,應不應該、可不可以、合不合適提出質疑的聲音?
  “三大球”,在國際體壇上堪稱最為人矚目的集體項目代表,其成績的好壞,被認為是區分體育強國與體育大國的重要標誌,這裡面的足球,號稱“世界第一運動”,更是風靡全球,真正的舉“足”輕重。借幾年前中國足壇“反賭風暴”的東風,如今教育部正式接過“牽頭推廣普及校園足球”的重任,可謂正當其時。不難想見,在短短的數年之內,校園足球必將熱鬧非凡,樂觀的人士認為以此為契機,中國綜合教育將大幅增加體育的內容,國民綜合體質將迎來質的飛躍;同時,足球產業作為龍頭,將帶動整個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最終有可能促進中國經濟結構完成重大轉型。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校園足球新政肯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歷史和經驗都告訴我們,這一過程往往是曲折的,展望前景時如果過於樂觀,收穫的經常是青澀和艱辛——在應試教育大背景未變的前提下,校園足球或者說校園體育的發展空間相當有限;而校園足球不可以被等同於職業足球的青訓階段,中國國字號足球隊的成績,不會在短時間內獲得突飛猛進的提高;足球專業人才的成材率向來偏低,如果那些以足球特長進入高校的學生,沒能成為職業球員,他們的就業前景、從業優勢在哪裡;至於足球產業、體育產業的話題,那是要建立在普通民眾有時間、有精力、有心情、有興趣“消費”體育的前提下,與現實情況似乎仍有一段不短的距離……
  即便不提上述那些稍顯沉重的話題,單論校園足球新政的細則及短期效應,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商榷之處。從目前來看,人們最為擔心校園足球如同此前的以奧數為典型代表的各種加分項目一樣,在推行的過程中“跑偏”,甚至為部分人提供權力尋租的空間。既然人們有此顧慮,那麼與其在問題集中爆發後亡羊補牢,肯定不如現在未雨綢繆的好。“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校園足球新政可能會關係到一代人的成長,在實施之時應該完全公開,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如有可能,其細則應該充分考慮到社會的反饋,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正。只有這樣,校園足球才會真正向著陽光、健康、積極、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向發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與其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74slwz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